编者按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隔一年再次来到四川人民中间,一路悉心指导、殷殷嘱托,对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重要指示,是我省做好相关工作的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一年来,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结合自身实际,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铭记关怀、不负重托、感恩奋进,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是引领四川各行各业干部群众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四川日报·川观智库根据这些重要指示精神推出《一起学习吧!》系列学习视频产品第二季,生动反映四川干部群众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心得体会和思考行动,同步邀请专家学者,对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深入阐释。敬请垂注。
.
1元钱垃圾清运费能给乡村带来什么?
●学习笔记
龙鹄村村支书罗朝运:要充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让广大农民在乡村全面振兴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川观新闻记者 周丽萍
7月22日,天还没亮,柴登科就蹬起机动三轮车,开始一天的工作——到龙鹄村各垃圾点收垃圾。每天凌晨四五点出发,一大圈下来,要五六个小时。
老柴是丹棱县齐乐镇龙鹄村垃圾清运承包人。2011年,丹棱县在该村开展一项试点工作,通过每人每月交1元卫生费,公开招标垃圾清运承包人,村里实现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在龙鹄村试点成功后,丹棱县在全县农村推行这种生活垃圾治理模式。
当时,柴登科的想法和许多村民一样,“1元钱有什么用!”“不就是面子活儿吗?”他不会想到,两年后,他会接过这个活儿,一干就近10年;他更没有想到,正是这1元钱,撬动丹棱乡村的美丽蝶变。
“哪天垃圾没有及时收,村民的电话就会打过来,说今天怎么保洁员还不来收垃圾。”龙鹄村村支书罗朝运深有体会,“不要小看这1元钱。村民觉得,我可是交了钱的,你就该做好。”
一方面,1元钱加强了村民的主体意识,从“要我监督”转变成了“我要监督”;另一方面,引入市场运行机制,公开竞标,让村民从“要我干”转变成“我要干”。
这种“党政主导、村民自治、市场运作、三方监督”的创新模式,明显提升乡村环境的治理成效,县里还从节约的费用中每年拿出几十万元,作为环境“五佳”村的奖励和部分路途偏远山区村的补助,“政府轻松,村民也高兴”。
村道干净了,河水变清了,过去垃圾“围河、围路、围房”不见了,如今丹棱宜居乡村达标率为100%。
环境好了,村民们也更爱“好”了。他们不仅自觉将垃圾进行初分类,将剩余垃圾倒入联户定点倾倒池。有些村不止清运垃圾,还自觉处理污水,从保持庭院卫生到土壤用上有机肥,环保观念不断提升。
有了“面子”,带动“里子”也变了。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短板不断补齐、产业结构调整,许多年轻人被吸引回乡,近年来丹棱全县人口呈净流入状态;2022年城乡收入比为1.65:1,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产业兴文化兴,当地村民众筹建起文化大院,吹响“中国民间唢呐艺术之乡”的名头……
“村里生活越来越好,村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家都感觉有劲头,有奔头。”该县有名的“亿元村”、梅湾村村支书雷行建说。
罗朝运表示,下一步要充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让广大农民在乡村全面振兴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
郑风田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来川视察时指出,把乡村振兴摆在治蜀兴川的突出位置,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需要对乡村进行整体的提升,既要包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也涉及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五个振兴。乡村的生产、生活与生态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相互关联相互约束相互促进,这就决定了为什么当前推进乡村振兴的着眼点必须要有整体观与系统观,推进乡村振兴要放在全面发力上,全方位提升乡村的发展。
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农民等各方面都要参与其中,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协作配合、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发力的领域要全面,覆盖的区域要全面,全面发力不是平均用力,针对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问题要使更大的力量,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集中资源、加快突破。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必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既要抓物质基础,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也要抓机制保障,做到产能提升、结构优化、韧性增强、收益保障、责任压实。粮食生产的主体是农民,只有农民种粮有钱赚,中国粮食才安全。一定要健全农民种粮利益保障机制,完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不能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要注重激发脱贫群众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志气心气底气,让勤劳致富的受激励。现在,5年过渡期还剩不到两年,要谋划过渡期后的具体制度安排,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建立低收入人口与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做大做强,要注重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如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观光等,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要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形成一定规模,把农产品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抓好产业发展平台载体建设。统筹用好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等,推动政策集成、要素集合、服务集中,提高产业集聚发展能力,通过平台载体提档升级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要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促进企业和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让农民更多参与产业发展、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乡村建设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加强规划引领。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和公共服务配置,分类做好村庄规划编制,注重实效性、可操作性和执行约束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改善人居环境与发展产业、富裕农民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推进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农村改厕,完善农民参与和长效管护机制。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板。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农村供水、道路、能源、信息和住房安全等建设,抓紧补上短板弱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聚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的重要切入点,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治理有效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强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压实县级责任,推动乡镇扩权赋能,夯实村级基础。压实县级责任,发挥好县级统筹作用。推动乡镇扩权赋能,加强乡镇能力建设,提高乡镇管理和服务能力。夯实村级基础,把资源、管理、服务等下沉到乡镇和村。规范村级组织承担的工作事项,减轻村级组织负担。加强县乡村工作衔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促进城市优质文化资源下沉。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着力培养一批乡村人才,重点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育好用好乡土人才,要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解决职业发展、社会保障等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乡村的发展需要改革与科技来推动,必须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最终目标是提升农民收入,要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农民收入的增长,实现共同富裕。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