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上次书上教的草木灰消毒法效果好得很,最近书屋里又新来了一批养牛技术的书,我们去淘淘‘金’。”5月25日中午,巴中市平昌县元山镇张公社区三五名村民被邀约去社区农家书屋看书学习养牛技术。
近年来,平昌县大力实施农家书屋“赋能”工程,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分享、经典诵读、知识讲座等活动,积极引导全民参与阅读、热爱阅读,农家书屋淘“金”已成为村民新时尚。
依需创新,以农为本助农增收
“以前我们能看的书很少,现在可多啦,书上还有刘妈妈注释的拼音。”在平昌县镇龙镇万家村农家书屋里,放学后的孩子们正围坐在书桌前阅读。
不足20平米的小书屋,便是残疾女孩刘秀娟征得家人同意,拾掇出公路边三间蚕房,再拿出自己收藏的几百本书和爱心人士捐赠的图书,创建的大山深处的“图书馆”。书屋建成后,周边的村民都喜欢闲暇时前去阅读。
“这里不仅是图书馆,更是老百姓的致富屋。”正在学习电商书籍的刘秀娟告诉记者,万家村离平昌县城一百多公里,自然环境优良,农副产品优质,可受限于地理位置的制约和缺乏宣传推介。村里丰富优质的农副产品卖不出去。
一次偶然,刘秀娟发现了一本讲解电商的书籍,通过学习明白了要搭上电商这辆联通四方的快车,才能把家乡的物产卖给更多的人、卖到更远的地方。于是,她便利用网络平台帮助村民售卖土特产,让村民们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农家书屋“活”了起来,农民生活“富”了起来,坐在轮椅上的刘秀娟成为了中国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乡村阅读推广人”,也成了村民致富的领头人。
忙耕闲读,丰盈群众精神粮仓
初夏午后,兰草镇中仁村的农家书屋,一排排书架前,几位村民或坐或站,正聚精会神地阅读。“这本水稻种植技术的书还真管用,现在闲着没事,我再来看看。”村民李明太一边看书,一边在本子上记下种植技术要点。
农忙干活,农闲读书,已逐渐成为当地农民的新时尚。
记者了解到,书屋还专门设置了农业书籍专柜,村社定期在书屋举办农业技能培训,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讲解农业种植知识,书屋里看书的村民也越来越多。
出生在中仁村的林三华就是其中一员。他从小就同田间地里的农作物打交道,如今已接过父辈的锄把在这片土地上耕耘数年。“不读不学,两眼一抹黑。要想当好农民、种好庄稼,就得多读书、多学技术,现在家门口就有书屋,我们学习更方便了。”林三华笑着说,通过看书学习农业种植知识,如今庄稼长势喜人,产量也逐年提高。
以文化人,助力文明之花绽放
“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在平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图书馆里,白娟正带领着孩子们朗诵着烈士刘伯坚的《带镣行》。
平昌县红色文化厚重,红色资源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定期组织的红色教育为中心增添了一抹历史“红”,吸引了大批群众前来学习。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不光是形式丰富的主题教育,平时我们还经常组织读书分享会,很多读者在这里交流心得,分享收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中心充分借助辖区资源和力量,积极组织和引导志愿者,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各种服务需求,不断提升服务民生质量,群众得到优质的服务,也自愿把这份暖心服务延续扩散,志愿服务为中心增添了一抹志愿“红”。
图书馆志愿者吴帆告诉记者,自己通过志愿服务,不仅阅读了大量书籍,还交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如今,一间间书屋不仅是群众学习、提升素质的“充电站”,还成为了群众互助、共享服务的“暖心屋”。切实满足了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助力文明之花在平昌大地绽放。
(杨超 李喆琦 川观新闻记者 陈秋吉 本文图片由平昌县委宣传部提供)